偏头痛的症状 偏头痛的症状,偏头痛的早期症状,体征

早期症状: 伴随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视物不清、畏光、畏声等,喜独居 。 恶心为最常见伴随症状,达一半以上,且常为中、重度恶心 。 恶心可先于头痛发作,也可于头痛发作中或发作后出现 。 近一半的患者出现呕吐,有些患者的经验是呕吐后发作即明显缓解 。
晚期症状: 表现怠倦、困钝、昏昏欲睡 。 有的感精疲力竭、饥饿感或厌食、多尿、头皮压痛、肌肉酸痛 。 也可出现精神心理改变,如烦躁、易怒、心境高涨或情绪低落、少语、少动等 。
偏头痛症状诊断
一、症状:
女性占2/3以上, 10岁前、20岁前、40岁前发病分别为25%, 55%, 90% 。 大多数患者有偏头痛家族史,发作前数小时至数天 伴前驱症状,如呕吐、畏光、畏声、抑郁或倦怠等, 10%的患者有视觉或其他先兆 。 发作频度每周至每年1次至数次不等,偶有持续性发作病例 。
Saper在描述偏头痛发作时将其分为5期来叙述 。 需要指出的是,这五期并非每次发作所必备的,有的患者可能只表现其中的数期,大多数患者的发作表现为2期或2期以上,有的仅表现其中的一期 。 另一方面,每期特征可以存在很大不同,同一个体的发作也可不同 。
前躯期
60%的偏头痛患者在头痛开始前数小时至数天出现前躯症状 。 前躯症状并非先兆,不论是有先兆偏头痛还是无先兆偏头痛均可出现前躯症状 。 可表现为精神、心理改变,如精神抑郁、疲乏无力、懒散、昏昏欲睡,也可情绪激动 。 易激惹、焦虑、心烦或欣快感等 。 尚可表现为自主神经症状,如面色苍白、发冷、厌食或明显的饥饿感、口渴、尿少、尿频、排尿费力、打哈欠、颈项发硬、恶心、肠蠕动增加、腹痛、腹泻、心慌、气短、心率加快,对气味过度敏感等 。 不同患者前躯症状具有很大的差异,但每例患者每次发作的前躯症状具有相对稳定性 。 这些前躯症状可在前躯期出现,也可于头痛发作中、甚至持续到头痛发作后成为后续症状 。


2.先兆
约有20%的偏头痛患者出现先兆症状 。 先兆多为局灶性神经症状,偶为全面性神经功能障碍 。 典型的先兆应符合下列4条特征中的3条,即:重复出现,逐渐发展、持续时间不多于lh,并跟随出现头痛 。 大多数病例先兆持续5~20min 。 极少数情况下先兆可突然发作,也有的患者于头痛期间出现先兆性症状 。 尚有伴迁延性先兆的偏头痛,其先兆不仅始于头痛之前,尚可持续到头痛后数小时至7天 。
先兆可为视觉性的、运动性的、感觉性的,也可表现为脑干或小脑性功能障碍 。 最常见的先兆为视觉性先兆,约占先兆的90% 。 如闪电、暗点、单眼黑矇、双眼黑矇、视物变形、视野外空白等 。 闪光可为锯齿样或闪电样闪光、城垛样闪光 。 视网膜动脉型偏头痛患者眼底可见视网膜水肿,偶可见樱红色黄斑 。 仅次于视觉现象的常见先兆为麻痹 。 典型的是影响一侧手和面部,也可出现偏瘫 。 如果优势半球受累,可出现失语 。 数十分钟后出现对侧或同侧头痛,多在儿童期发病 。 这称为偏瘫型偏头痛 。 偏瘫型偏头痛患者的局灶性体征可持续7天以上,甚至在影像学上发现脑梗死 。 偏头痛伴迁延性先兆和偏头痛性偏瘫以前曾被划入 ldquo;复杂性偏头痛 rdquo; 。 偏头痛反复发作后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称为眼肌麻痹型偏头痛 。 多为动眼神经麻痹所致,其次为滑车神经和展神经麻痹 。 多有无先兆偏头痛病史,反复发作者麻痹可经久不愈 。 如果先兆涉及脑干或小脑,则这种状况被称为基底型偏头痛,又称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。 可出现头昏、眩晕、耳鸣、听力障碍、共济失调、复视,视觉症状包括闪光、暗点、黑矇、视野缺损、视物变形 。 双侧损害可出现意识抑制,后者尤见于儿童 。 尚可出现感觉迟钝,偏侧感觉障碍等 。

推荐阅读